长江江豚知多少?1249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发布
作者:课题四郝玉江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3-02-28
2月28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公布了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1249头,其中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洞庭湖约162头。与2017年1012头相比,5年数量增加23.42%,年均增长4.3%。
长江江豚科考始于2006年,当时数量1800头,第二次是2012年,数量1045头,第三次是2017年,数量1012头。自上世纪90年代至2017年,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在部分年份甚至加速下降。但是2022年考察结果表明,江豚数量止跌回升,比2017年增加了200余头。虽然长江江豚濒危程度得到一定缓解,但极度濒危的现状仍未改变。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止跌回升得益于长江大保护政策和十年禁渔政策落地实施,以及全社会对长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关注。“长江生态环境好不好,江豚说了算”“禁渔效果好不好,江豚说了算”在主管部门、中科院水生所和广大爱心机构、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一直关注和推动长江江豚的保护,并倡导将长江江豚的数量列为长江生态考核指标。30余年来,长江江豚的数量首次出现增加,表明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正缓缓恢复,但是长江江豚种群的持续恢复,并且达到上世纪90年代的3000头水平,仍需要较长的过程。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期致力于长江豚类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系统地开展了长江流域长江豚类种群及生境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适用于长江河流环境的截线抽样调查法和拖曳式声学考察法,将该方法多次应用于流域性长江豚类的种群考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在农业农村部的领导下,中科院水生所分别在2006年、2012年和2017年组织牵头了三次全范围的长江豚类考察,对长江江豚的种群动态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评估,相关的考察结果成为我国长江江豚种群现状评估最主要的科学依据。
2022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要求,按照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指导和总体安排,中科院水生所牵头制定了“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与以往一支科考队负责全流域的考察不同,此次对方案进行了改进,按照地理格局划分为几段同步开展考察,干流分为宜昌至城陵矶、城陵矶至湖口、湖口至南京和南京至长江河口四段,随后开展洞庭湖和鄱阳湖以及长江支流汉江的考察。与此同时,此次考察中科院水生所还应用了新的技术手段,包括环DNA和影像辅助监测系统以及实时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并专门研发了数据自动记录软件,以期进一步提高长江江豚的观察效率,提高种群数量调查的准确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主要农业单胃动物和水产生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课题四子课题负责人郝玉江博士全程参与了此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