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承担单位
作者:项目管理员马琳 来源:重庆畜科院 发布时间:2022-07-07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是公益一类畜牧科研事业单位,为国家级荣昌猪资源保种场的依托单位,长期深入开展荣昌猪种质资源的调查、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牵头起草国家标准《荣昌猪》(GB/T7223-1987)和国家标准《荣昌猪》修订版(GB/T7223-2008),出版专著《荣昌猪》,建立了荣昌猪保护区、保种核心群和冷冻保存库开放式动态三级保种模式。以荣昌猪为基础,综合三大外种猪的优点,采用现代育种新技术和常规育种措施,历时9年,育成渝荣I号猪配套系,“渝荣I号猪配套系的培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获200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昌猪品种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荣获2011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牵头完成了第一次系统和全面的重庆市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组织编写了《重庆市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报告》,首次摸清了重庆市畜禽品种资源家底,为我国畜禽品种资源增加新的成员;主持“重庆市重要畜禽遗传资源的发掘及高效冷冻保存技术研究”项目在对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品种特性进行评价,分离、克隆和鉴定特色性状基因,开展遗传资源的冷冻保存研究,建立冷冻保存库,保存重庆市荣昌猪、合川黑猪、罗盘山猪、渠溪猪、涪陵水牛等10多个重庆地方品种遗传资源2万余份,项目荣获2010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重庆市特色畜禽优势性状基因挖掘与利用》、《中国荣昌猪遗传性听力缺陷家系致聋基因定位》等项目的研究,对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特色性状开展深入挖掘和开展利用。承担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涪陵黑猪配套系选育及产业化开发》,发挥团队优势,在地方猪种保护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新品种选育开发,不断挖掘和开发地方猪的优良基因的现实经济价值。
人才团队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博士55人、硕士146人,其中高级职称152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拔尖人才70人;培养创新团队17个,25人在国际国内学术组织担任职务;柔性引进英国、日本等知名专家32人。
平台条件拥有实验室20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2100台套,试验基地5000余亩;建有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动物转基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动物环境与福利研究中心、猪品种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公共研发平台和试验基地等76个,创新创业条件能力较强。
科技成果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3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0余项、省(部)级项目50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授权专利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论著100余部。特别是以第一单位主持的《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开辟了地方猪种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人源化抗体基因工程动物、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及蚕丝人工神经等研究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
成果转化 科技部授牌的首批农业星创天地“重牧硅谷”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建17个分院(所)和8个研发机构,建有一批农技服务与成果转化示范乡镇,实施骨干企业深度合作、乡村振兴和畜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精英培养等行动;创新了“科研院所+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企业+家庭农场”的新型农技服务推广模式。
交流合作 是“畜禽健康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的发起单位和永久举办地,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广泛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