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项目新闻

项目负责人陈继兰研究员参加“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猪种业融合创新共同体会议

作者:课题五李云雷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3-05-19

5月16日,项目负责人陈继兰研究员及项目相关成员参加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猪种业融合创新共同体会议。会议聚焦我国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种业专项集群式管理模式,着力提升生猪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生猪种业相关 10 个项目参会。中国工程院谯仕彦院士、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陈瑶生、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张松梅副主任、葛毅强处长、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葛良鹏副主任等出席会议。

1.jpg

参会代表合照

会上张松梅副主任介绍了农村中心在专项管理上的有关做法,以及此次生猪种业融合创新共同体会议的设计初衷,并分别对农村中心、各参研单位、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提出了统筹谋划、协调联动、深度融合等要求。张磊副处长介绍了重庆市科技局对生猪种业的政策、做法和进展,表达了对建立生猪种业融合创新共同体的支持。国家生猪技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葛良鹏研究员分别就生猪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科研进展进行了专题报告。

3f87b99d-cdeb-4623-b80b-15b1c3b351dd.png

张松梅副主任做项目介绍

生猪高产优质高效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项目负责人李奎、主要农业单胃动物和水产生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负责人陈继兰、南方区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及良繁项目负责人王金勇、北方区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及良繁项目负责人邢宝松、猪批次化生产精准繁殖调控技术升级与新产品研发项目负责人刘彦、猪产肉性状图像表型组解析及分子设计育种前沿技术研发项目负责人刘小磊、猪饲料转化效率高效测定及整合组学遗传调控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项韬、猪精神健康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其演化研究项目负责人王振、公猪精液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及设计育种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张哲、基于全景组学解析猪肠道微生物调控肉质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项目负责人乔木,分别就实施进展、管理经验与做法进行发言。

项目首席陈继兰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珍稀濒危地方猪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取得的相关亮点工作,包括珍稀濒危地方猪种质资源全基因组特征解析、成功研发了新型猪精液冷冻和解冻保护液、猪iPS细胞诱导效率和发育潜能获得突破、珍稀濒危地方猪复原技术取得突破、猪活体和遗传材料收集入库等,并分享了项目组织实施与保障,提出了项目间的协作创新需求。


微信图片_20230519173640.jpg

项目首席陈继兰研究员做报告

农村中心葛毅强处长进行了总结发言,用“四同”“四性”进一步解释了生猪种业融合创新共同体的设计,期望通过前沿技术探索、跨界学科融合、资源开放共享等方式,坚持自主创新,聚焦生猪种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的总目标,实现产学研合作,推进人才培养,为生猪种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市科技局农村科技处副处长张磊,生猪行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王启贵,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葛良鹏,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猪种业10个相关重点专项项目和课题负责人、企业代表等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